|
 |
首页 >> 企业动态 |
 |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桃蚜生物活性作用机理毒理机制 |
点击次数:2025 更新时间:2012-04-11 |
|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简称为1831是一种新型杀虫杀菌剂,其对桃蚜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就其对桃蚜的室内生测,田间药效试验和作用机理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室内生测实验表明1831对桃蚜具有较好的触杀活性,处理后 24h,48h,72h 后,触杀作用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 y=3.1354+0.7970x r=0.9922,v=2.8215+1.0573xr=0.9685和 y=1.9554+1.5985xr=0.9867,LC<,50>分别为 226.04mgL,114.95 mgL 和 80.29mgL1831 对桃蚜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处理后 24h,48h,72h 测得 1831对桃蚜拒食作用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是y=2.6365+0.9284xr=0.9997,y=3.1609+0.8301xr=0.9983,y=3.1488+0.8315xr=0.9972.AFC<,50>分别为 175mgL,168.40mgL和350mgL用 1400mgL1831 水浴液处理萝卜叶,24h,48h,72h 后拒食效果分别为 78.36%,75.54%和71.53%1831对桃蚜的内吸不明显,处理后48h,72h,内吸作用的毒力回归方程是y=2.0245+0.7554xr=0.9875和 y=2.9698+0.5601xr=0.9980,LC<,50> 分别为8686.88mgL 和 4228.67mgL 2.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20%1831 可溶性粉剂对蔬菜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天,3天校正防效显著低于对照药剂10%氯氰菊酯的校正防效但是7天后校正防效都在80%以上,而且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0%氯氰菊酯的防效 3.初步的毒理机制表明1831对桃蚜的酯酶总活性、羧酸酯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处理后48h,1831对桃蚜酯酶总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处理剂量为400、800mgL的酯酶总活力只有对照的0.5106和0.4585倍1831对桃蚜羧酸酯酶活性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各处理明显低于对照,且抑制程度与剂量成正相关处理后24h,处理剂量从高到低的羧酸酯酶活力分别占对照的16.78%、31.35%、57.00%、74.48%、93.07%1831对桃蚜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有诱导激活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不断提高采用DMRT 法分析表明,各处理的酶比活力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处理后24h、48h,处理剂量为400mgL的试虫酶活力分别是对照的2.1674和3.7711倍这表明1831能显著激活桃蚜容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但桃蚜AchE活性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
|
|
地 址:上海嘉定区宝安公路2889号
电 话:
手 机:13901650891
传 真:86-021-56652583
邮 编:
E-mail:1981597822@qq.com |
|